首页 >  党的建设 > 工会园地

文章来源:上海宝冶发布日期:2023-02-21

2022年上海工匠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市各行业的1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殊荣,上海宝冶再添两名“上海工匠”。
匠心聚,百业兴,创新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从2016年起上海市总工会实施了上海工匠培养选树计划,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热潮,至今本市已诞生了七批共计683名“上海工匠”。
培养工匠人才,汇聚匠心力量,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上海宝冶厚植工匠文化土壤,建立了上海工匠选树培养机制,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上海工匠”后备梯队,特别是启动“2020-2022上海工匠选树三年滚动计划”以来,连续三年培育6名“上海工匠”,为高技能人才实现工匠梦想建立成长通道,在广大职工中营造了努力提升职业技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公司为“上海工匠”在职业发展上再拔尖,在价值创造上再提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涌现出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五矿特级技师、中冶集团首席技师等。为持续发挥工匠技能专长和传帮带作用,公司建立一批以工匠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打造成创新的智囊团、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团队的方向标,荣获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五矿集团百强班组等殊荣。
   刘  林
中国石灰协会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石灰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石灰窑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从事石灰煅烧技术研发工作20年,研发并掌握了行业领先水平的三种主流石灰窑型煅烧工艺。通过三种完全不同的煅烧工艺生产出来的石灰,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化工、建筑等多个行业,为工业生产起到了“调味”作用。套筒石灰窑焙烧工艺,生产出块状高活性石灰重点用于不锈钢、航母甲板钢的冶炼。双膛石灰窑多燃料混合煅烧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石灰窑单一燃料煅烧石灰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多品种使用现有燃料,有效提高了燃料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了中高端品质石灰的生产总量。回转石灰窑多孔旋流煅烧设备技术,将传统的单管单导通燃烧器改进为多孔旋流燃烧器,大幅度拓宽了石灰石煅烧粒径,采用新技术后将以往矿山资源弃之不用的“碎石料”重新入窑煅烧,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也为国家大大节约了石灰石矿产资源。
他带领团队开展国内多个典型石灰窑工程重大技术攻关,形成冶金行业部级工法1项、企业工法1项、专利14件、企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中冶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安装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王正明
国际焊接技师、焊接高级技师,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宝山人民法院陪审员。
从事电焊工作30年,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焊接工匠。掌握了多项焊接技术绝技高招,拥有16项专利,在国内多个大型钢铁厂攻克焊接技术难题。研发的《大型转炉球铰支撑座特殊合金钢抢修焊接技术》,解决了狭小空间无法实施焊接和无法使用专用热处理设备的难题,确保了超厚合金钢焊接质量一次成功,该焊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50%,业主授予了“焊接工匠  创新尖兵”锦旗。《大型高炉炉壳焊缝开裂拉钢丝绳不停炉焊接方法》,独创高炉煤气泄露抢修技术,简单易操作,提高工效14倍,并申请为发明专利,在冶金行业内多个大型钢厂得到推广应用。研发的《高炉炉壳丁字焊缝严重开裂的修补方法》,选用紫铜板做内衬板来控制热膨胀差异,并采用低磷铜焊丝焊接,有效解决了炉壳开裂铁水外溢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
他担任冶金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施工生产一线农民工焊工3000多人次。受四川五月花技校邀请,为丹巴县藏族同胞和金堂县退伍军人培训焊接技术,学员们在焊接中遇到问题需请教时,他通过微信视频进行指导讲解,提升学员们的焊接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