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新闻聚焦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25-02-18

2024年,中国五矿立足援扶县资源禀赋,汇聚全集团之力,扎实有序推进云南镇雄、彝良、威信,贵州沿河、德江,湖南花垣,青海祁连等7县援扶工作,助力7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这一年,我们紧密围绕“五大振兴”,向7县直接投入无偿帮扶资金6285.9万元,引入无偿帮扶资金534.7万元,消费帮扶金额6072万元;培训干部人才9748人次。其中,直接投入无偿帮扶资金同比增长11%,消费帮扶金额同比增长22% ,培训干部人才数同比增长49%充分体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力度。

一年来,我们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统筹谋划工作

“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力度打造精品帮扶项目,为首倡之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做出更大贡献。”2024年12月,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得信带队到湖南花垣县,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和定点帮扶工作时强调。

陈得信一行调研十八洞村

一年来,中国五矿不断加强组织领导,集中资源力量推动援扶工作取得新进展。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计划、开展调研互访、实施督导督查、落实问题整改、选派援扶干部等一系列举措,让援扶工作在7县落地落细。

全年,累计赴援扶县调研82人次,其中党组领导赴7个援扶县全覆盖调研,直管企业积极履行“双挂钩”责任,结合企业特色赴援扶县开展调研慰问、党建结对等工作。

针对援扶项目实施情况,抽调财务、工程领域专家赴7县,专项督导督查上年度帮扶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营情况,以督导函形式反馈问题,持续推进整改落实,形成工作闭环,确保资金使用发挥实效。

选派的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找政策、跑项目、争资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2月,派驻镇雄县金钟社区工作队荣获“昭通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4月,派驻沿河县副县长雍建成被沿河县委、县政府记个人三等功;6月,派驻沿河县爱群村驻村第一书记蒙琨荣获铜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年来,我们聚焦“五大振兴”绘就和美乡村美好画卷

走进中国五矿援建的扎西小学麒麟分校,教学楼、塑胶跑道、篮球场、乒乓球桌……一所具有现代化信息、软硬件设施过硬、育人氛围浓厚的“精品”小学呈现在眼前。“学校很宽敞,有篮球场、乒乓球桌,还有图书室,老师同学都很好,离家也近,在这里上学很开心。”扎西小学麒麟分校二年级(5)班李浩鑫说道。

中国五矿援建的扎西小学麒麟分校

一年来,中国五矿以“五大振兴”为目标,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投入资源力量,进一步助力7县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绘就和美乡村美好画卷。

聚焦“产业振兴”,助推经济发展。结合国家政策、县域资源禀赋和人民所需所盼,发展富民产业,复制推广五矿“小而美”产业帮扶模式即“央企出资+农村合作社运营+带动建档立卡户收益+企业购买帮销产品带动销售+明确收益分配培育企业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沿河桃梨、德江天麻、彝良灵芝、花垣油稻、镇雄桑蚕等产业品牌项目。帮助扶持龙头企业17个、合作社26个,建立帮扶车间11个,转移就业1772人,直接招用脱贫人口498人,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中国五矿援建的花垣吉卫大米项目

聚焦“人才振兴”,汇聚乡贤力量。紧密围绕各县特点,扎实开展兼具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的培训工作,累计培训9748人次,较上年度同比增长49%。包括组织基层干部围绕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金融政策等主题开展培训4693人次,围绕中小微企业管理、乡村旅游开发、农产品线上销售等主题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1767人次,围绕厨师、刺绣、焊工、果树管护等劳动技能实操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3288人次。

威信县开展致富带头人知识教育培训班

聚焦“文化振兴”,发展教育事业。帮助镇雄大湾中学、彝良新城中学、沿河民族中学完善基础设施,开展“矿心”职业教育、爱心包裹等品牌项目,成功复制所属北京五色土幼儿园帮扶镇雄幼儿园晋升为“省级一级一等”幼儿园的成功模式,在以勒镇新建第三幼儿园,辐射带动全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开展“千人伴读、筑梦未来”镇雄城乡学生伴读活动,组织800名镇雄、北京两地小学生线上结对阅读,引进价值20万元4000余册图书;建设金钟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助力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精神力量。

镇雄县开展“千人伴读、筑梦未来”活动

聚焦“生态振兴”,优化人居环境。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帮助开展民居和饮水工程,实施农村厕改3626户、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152个村,打造了镇雄金钟社区、彝良两河社区、花垣十八洞村、沿河爱群村、德江焕河村、威信双河村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其中,深耕十八洞村红色旅游资源,在帮助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十八洞村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并成功晋升5A级景点的基础上,将十八洞村景区覆盖范围向周边双龙村拓展,打造美丽乡村文旅新项目,助力改善当地人居环境。

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口

    聚焦“组织振兴”,着重党建引领。组织引导15个党支部深入18个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发动党员干部捐款12.68万元。其中,所属五矿矿业党群党支部与威信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水田镇派出所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举办“关爱水田镇留守儿童”活动,向60余名留守儿童发放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并走访慰问部分困难儿童家庭,支持推动水田派出所开展常态化关爱行动。镇雄1.22山体滑坡发生后,所属五矿物业临危受命为“灾民安置点项目”提供后勤保障和物业服务;派驻镇雄金钟社区第一书记程凯强快速投身救援工作,冒雨雪徒步5公里将生活物资运送到救援现场的镜头,被评为“央企2024年度十大暖镜头”。

“勇赴灾区 救援先锋紧急行动”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暖镜头”

一年来,我们发挥优势特长,打造“五矿特色”援扶项目

2024年9月,沿河县黑水镇“桃梨欢喜”产业园里,一场“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分红大会正在召开。在中国五矿的帮扶指导下,黑水镇整合所有村集体资源,通过“两园带五村,五村促全镇”的模式,经营发展取得了成功,向该镇大山、杨寨等16个村(社区)的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分红。

黑水镇“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进行分红

一年来,中国五矿因地制宜,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资源优势,帮助援扶县从产业链视角谋划布局和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打造一系列具有“五矿特色”的援扶项目。

结合主业用好政策,助力乡村产业补短板。发挥金属矿产、金融地产等主业优势,重点围绕花垣“锰三角”矿业绿色转型发展,镇雄物业提升等开展帮扶项目。所属长沙矿山院为花垣大脑坡铅锌矿编制采选工程及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并通过国家评审,项目保有资源量接近1.8亿吨,建成达产后每年预计可生产铅精矿1.6万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地下开采铅锌矿山;所属湖南有色、五矿勘查等子企业为花垣铅锌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勘探、智能化矿山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派出专家帮助花垣新能源企业提升电池生产技术水平并配套供应材料,累计订货金额达3400余万元。所属五矿物业与云南镇雄发展集团开展物业服务合作,帮助镇雄搭建物业体系、优化制度流程、培训管理人员,为转移安置小区、县医院等提供全流程物业管理服务和指导。

花垣县大脑坡铅锌矿山

    谋划乡村产业项目,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总结提升中国五矿“小而美”产业帮扶模式,“一县一业”谋划布局富民产业,培育沿河桃梨、花垣油稻、镇雄蚕丝、彝良灵芝、德江天麻、威信山葵等一批精品项目。其中,在沿河,连续5年投入3000余万元,依托所属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对黑水镇桃梨基地进行整体规划,立体打造形成兼顾“五大振兴”,以桃梨农业产业为基础、现代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为支撑、地域特色文化为抓手、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的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园,年均产值超过220万元,每年带动周边5个村近8000名百姓就业,培训产业人才1130人次,村集体经济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共同富裕”案例;在花垣,创新产业帮扶模式,以吉卫镇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通过“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防治、统一机收、统一烘干”六个一体化服务和“科技赋能”,助力水稻机械规模化生产,实现年产量1200吨,经营性收入700万元,带动农户280户3800人次,人均增收800元。

中国五矿援建的“桃梨欢喜”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项目。在帮助十八洞村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并成功晋升5A级景点的基础上,将十八洞景区覆盖范围向周边乡村拓展,连续2年投入1000余万元在相邻的双龙村开展美丽乡村文旅项目,结合当地民族特色,打造高品质、体验佳、功能复合的梯田旅游综合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投入500余万元支持威信县双河村官田坝片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留住田园乡愁、保留乡土味道”为目标,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红色文化空间,带动周边2个村民小组200余人就业;投入100万元建成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露营基地,以乡村民宿为载体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进行短视频传播,搭建焕河“山货”直播带货中心,开展新媒体人才培训,孵化出“爱莲嬢嬢”(抖音粉丝数214万)“黔东农仓”(抖音粉丝数81万 )等直播“大V”账号,累计直播带货收入超3500万元,旅游业收入超400万元,成为旅游业与休闲体验经济深度融合的崭新业态。

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全景

    连续6年实施“矿心”计划,打造人才振兴品牌项目。依托所属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曾连续培养出三届世界焊接大赛冠军的攀枝花技师学院,为困难家庭学子提供3年免费职业教育,兜底全部生活支出并推荐就业岗位。6年来,累计招收援扶县学生386名,已有3届共110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19名顺利考上大学,91名走上工作岗位,先后有以“吴宗山、龙康来”为代表的20余名学生选拔进学院技能大赛集训队,1人荣获全国银奖。2024年,首次开设“矿心”高中起点高级班,培养层次提高到高级工,帮扶面扩展到高中、职高毕业生;在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将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04人,创单年招生数量历史新高。

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冠军曾正超为“矿心班”学生授课

    运用金融全牌照优势,连续8年开展“期货+保险”特色帮扶。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帮助种养殖户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无论价格涨跌均能实现收益。8年来,累计开展橡胶、生猪、玉米、苹果等163个项目,惠及96个区(县),保障金额40.21亿元,完成理赔金额1.14亿元,以点带面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2024年以来,开展项目52个惠及39个区(县),覆盖到全部定点帮扶县,保障金额10.35亿元,完成理赔金额1263.14万元。

彝良县开展“保险+期货”项目理赔仪式

    2025年,中国五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精准、特色、长效”为总原则,结合中国五矿优势特长,进一步围绕“五大振兴”加大资源投入,打造具有五矿帮扶特色品牌项目,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五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