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帮扶案例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24-04-03
贵州沿河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是中国五矿按照“五个振兴”要求,在定点帮扶的贵州省沿河县无偿援助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依托所属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对黑水镇桃梨基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黑水镇“全域乡村振兴”作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了以桃梨农业产业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地域特色文化为抓手、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的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
该园2020年开始建设,2023年5月初步建成,以“两园带五村,五村促全镇”抱团发展为实施路径,辐射带动黑水镇16个村(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万亩梨园千亩桃”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巩固衔接央地帮扶样板、绿色种养生态循环样板、智慧农业样板、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样板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聚焦桃梨种植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五矿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投入3000余万元发展桃梨种植产业,通过修建园区基础设施、购买桃梨树苗、成立专业合作社等举措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2023年5月园区初步建成,可辐射带动黑水镇16个村(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万亩梨园千亩桃”产业发展目标。截至2023年年底,依托贵州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解决劳动力就业8000余人次,带动脱贫人口58人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夯实园区建设基础。中国五矿自2020年起,围绕“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整体规划,开始修建园区周边道路、灌溉用水设备、电力保障设备、园区景观绿化、文化寻根会客厅等基础设施,优先聘用当地困难群众参与建设,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同时,出资购买11万株精品果苗,分配至1998户农民,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田园经济,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成立专业合作社。中国五矿联合黑水镇党委政府,整合园区所属的5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源,成立“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贵州矿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开设综合部、运维部、市场拓展部和财务部,负责园区运营管理、市场拓展、产品营销、后勤保障等工作。公司下设1个沿河矿沿联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承包农机相关服务项目,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综合竞争力。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中国五矿的帮扶下,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黑水镇建立“4321”利益联结机制,把贵州矿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盈利40%作为全民分红,3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20%作为集体经济积累,10%作为管理者报酬,帮助园区1936户7216名群众持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助推沿河脱贫人口增收。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中国五矿充分发挥所属700余个工会组织消费潜力,在线下进行产品销售,此外通过与知名企业、电商、直播平台合作,不断拓宽园区线上销售渠道,为园区提供销售兜底保障。同时,探索线上线下果树认领模式,推广订单销售业务,创新销售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10月底,贵州矿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共计224.7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4.95万元。
统筹“引育用”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中国五矿指导沿河县黑水镇按照“两园带五村,五村促全镇”的抱团发展路径,建立人才引进、培育、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出资30万元作为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考察经费,组织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同时培养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意识,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引进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中国五矿以贵州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为载体,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亲临园区现场“手把手”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为黑水群众详细讲解果苗培育、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科学采摘等农业专业知识,帮助当地群众更好地摸清果树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提高桃梨种植的产量。
培训本地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五矿挂职干部定期组织当地群众针对桃梨果树种植以及园区维护进行技术培训,按照“政治上给荣誉、精神上给鼓励、政策上给扶持”的原则,制定新农人培养计划,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能人“挂帅出征”,引领转型一批“新农人”。同时,黑水镇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业技能实用人才技能大比武,挖掘一批离不开的“田秀才”。截至2023年10月底,贵州矿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科技人才7人,培养出技术工人23名,培训产业发展人才1130人次。
厚植群众发展产业信心。在园区的示范引领下,群众对产业发展有了信心,发展动力逐步提升,逐渐由“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2022年底,中国五矿免费提供果苗,全镇群众主动栽种精品果树2500亩,自觉参与共同发展“大盘子”。在园区进行扩建时,周边群众主动提出免除3年土地流转费用,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园区发展,促进全镇共同富裕。
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文化振兴
为做大做强桃梨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国五矿指导沿河黑水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和“整合资源、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统筹发展”的思路,聚焦“生态农业体验、回归田园生活”主题,将园区打造成富有文化的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深度体验“吃、住、行、游、乐、购”。
绘就文化蓝图。依托中国五矿所属中冶赛迪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结合黑水镇桃梨基地现状,以桃、梨产业为基础,乡村休闲、自然野游和地域文化为核心,将乌江文化、土家文化、农耕文化、桃梨文化及生态文化等元素科学完美糅合,规划打造产业示范、旅游观光、生态体验、住宿餐饮、教育研学、农技培训为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创建特色品牌。中国五矿强化品牌引领策略,指导帮助沿河黑水镇设计注册“桃梨欢喜”商标,打造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特产业公用品牌,对黑水精品果蔬和“黑食”等农特产业(黑猪、黑羊、黑鸡、黑玉米、黑水稻等)进行包装推广,精准策划对接市场,进行品牌化统一打造,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链,助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举办桃梨文化旅游节。中国五矿指导帮扶沿河黑水镇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借助采摘体验活动,以“吃、住、行、游、乐、购”等深度体验,打造属于当地的节庆旅游文化,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2023年6月15日上午,贵州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开园暨首届桃梨文化旅游节活动正式开幕,活动现场果香四溢,吸引众多游客感受田园生活,体验采摘乐趣。
绿色循环发展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中国五矿结合黑水镇区位优势和原桃梨园低效产业现状,围绕沿河县委、县政府对黑水“沿河县城后花园”战略定位,紧扣“果蔬之乡·生态黑水”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盘活闲置坡耕地及荒山。贵州沿河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零散,基础条件差,劳动成本高,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有效利用率较低。中国五矿经过实地调研,充分挖掘土地闲置资源,动员村民将闲置撂荒地、荒山集中流转到合作社,统一规划建设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既能美化乡村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有效激活“沉睡”土地资源。自2020年来,共盘活坡耕撂荒地和荒山2000亩,共计为村民带来了8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
打造绿色生态果园。2020年起,中国五矿就开始对当地桃梨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和援建,改良扩建原低效产值桃梨果树,集中实施精细化、无公害管护,绿色科学种养,经过近4年的辛勤耕耘,在黑水镇集中种植黄金蜜、中桃、白如玉、蟠桃等500亩、中梨、秋月、翠冠、红玛瑙等1500亩,形成2000亩绿色生态果园。
树立绿色循环样板。按照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中国五矿在园区内打造绿色种养生态循环试点,新建1500头AI智能化现代生猪育肥场,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发展,实现精准化种养、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通过干湿分离,粪污水经氧化发酵处理后,通过智能控制管网输送到基地,用于桃梨果树水肥自动喷灌,干猪粪除臭发酵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果树种植施肥,实现智能种养、生态循环、绿色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乡村组织振兴
中国五矿始终坚持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科学探索“党建+N”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沿河县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
支部联合强引领。聚焦农村基层组织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难题。在沿河县委、黑水镇党委的支持下,中国五矿挂职干部把贵州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所在的5个村(社区)党支部联合起来,组建中共黑水镇生态果蔬委员会,科学探索“联村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引领作用。
党员连心强活力。在各级党组织的严格监督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共黑水镇生态果蔬委员会121名党员按程序选举产生7名党委委员以及党委书记、副书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园区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引导党员参事、议事,不断提升党员凝聚力。
关键少数强带动。在园区构建党委书记亲自抓、副书记具体抓、支部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023年6月15日,贵州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开园暨首届桃梨文化旅游节活动开幕,受到贵州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多次成为贵州省、市、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示范观摩点,并在新华社、学习强国、贵州日报等媒体平台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如今,贵州黑水“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已逐步成为沿河县乃至周边县域群众新的“打卡地”“休闲区”,农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沿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示范典型的重要支撑。